欢迎访问新闻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际新闻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部委信息 政坛人物
时事观察 政策解读
法治生活 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国际新闻 >

清镇市拆迁安置纠纷:请愿遭遇心酸与坎坷,十几年难题待解,破局在哪?

时间: 2025年3月24日 作者:314127396 来源:网络整理

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进程中,拆迁安置本应是提升城市面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桥梁,然而清镇市这起长达十余年的拆迁安置纠纷,却成为阻碍公平与和谐实现的棘手难题,其复杂历程令人痛心且深思。

合法土地突遭征收,安置之路坎坷起步

2009年8月,因修建沪昆高速清镇处匝道,桑先生拥有合法产权手续的土地被征收。这片位于清镇市巢凤布依寨与养护队之间、临102省道、占地1740㎡的土地,规划为商业性质准建5层住宅。此前,2002年桑先生通过红枫湖镇开发办小城镇建设开发取得此地,但部分开发办手续未完善。面对征收,桑先生积极配合。

2011年11月,经市相关部门协调,确定以济辉城公司已挂牌的部分土地作安置,在沪昆高速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2011年12月桑先生与济辉城公司签定土地转让协议,并支付土地全部费用65万元,取得1483.9㎡安置地,虽面积较原土地减少,他仍予以认可。

安置地块屡生波折,权益受损雪上加霜

然而,后续问题不断,桑先生多次进场施工受阻,施工器械难以顺利进入场地。2012年8月14日,市相关部门召集相关部门及桑先生举行协商会议,因地块规划调整,确定该地块纳入棚改规划红线,待项目启动后,将依据相关政策进行拆迁补偿。经协商,确定以占地折中三层,每层700㎡,共2100㎡作安置方案。经住建部门批准,按安置地政策,准建五层,7420㎡商业面积。桑先生为支持城市建设,舍小家顾大家,再次选择让步。

2012年至2016年,清镇市相关部门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安置地位置及面积,但项目进展缓慢。每次会议上,桑先生都满怀期待,带着精心准备的材料参会,可会后却迟迟不见实际行动。

土地权益受损,监管在哪“缺位”?

2018年5月,安置地再次被纳入棚改项目红线范围。开发商未经桑先生同意,擅自对地块进行钻探、平整施工,地块中的围墙、堡坎被拆除,且未给予任何补偿。清镇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留存的评估报告,成为了权益受损的有力证据。不仅如此,棚改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而搁置,桑先生的权益雪上加霜,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2019年初,虽草拟了以巢凤棚改一期二号地块部分房屋置换的安置协议,但征收局拖延,至今未签。2023年,清镇市相关部门出台巢凤棚改项目扩容改迁文件,桑先生多次找物流新城服务中心完善协议,却始终得不到回应。

信访维权四处碰壁,公正解决遥遥无期

2024年5月15日,清镇市请愿复查工作委员会发布清信复字(2024)30号文件。桑先生对物流新城建设服务中心2024年3月21日作出的请愿处理意见不服,申请复查。他要求按约定价值补偿置换土地,补偿2012年获批建房后延期未建的损失。

早在2014年11月5日,清镇市物流新城管委会曾就桑先生征拆遗留问题向市相关部门请示。建议市国土局从济辉汽车城一期6个项目用地《土地使用证》中分割出1483.9㎡;市房屋征收局牵头,与桑先生协商按折中占地700㎡,三层共2100㎡置换,核算建设成本和土地价格纳入成本;物流新城管委会完成地块征拆,资金由沪昆路征拆指挥部办公室承担。然而,这些建议后续未见有效落实。

在信访过程中,物流中心建议桑先生走司法程序,但因经济压力和时间成本高未能实现。向清镇市委分管请愿的余领导求助后,余领导积极协调,主持召开调度会议,提出由物流中心对接,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在城区内找地块以划拨方式置换。然而,相关部门行动迟缓,资源局虽圈出4宗土地供选择,后续却以各种理由拖延,相关人员否定相关方案,即便余领导书记多次督促,至今仍未解决,桑先生还遭遇部分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推诿,甚至被请愿部门周副局长呵斥。桑先生还指出,原地块地段优质,现提供的安置地块均为最差地段,有价值地块相关部门不愿提供或采取拖延战术。

破局之盼,重拾公平与信任

桑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它映射出拆迁安置工作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顽疾。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不仅让群众合法权益受损,更严重侵蚀相关部门公信力。城市发展不应以牺牲民众利益为代价,拆迁安置理应成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契机。

我们期待清镇市相关部门能尽快妥善解决桑先生的拆迁安置问题,签订征收协议、给予合理补偿,为这起长达十余年的纠纷画上圆满句号。以此为契机,重塑相关部门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位民众,推动城市在和谐稳定的轨道上持续发展。本报也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为民众发声,助力问题解决。

来源:https://www.sohu.com/a/875047118_122161393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9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新闻网中心 企业信息
信息来自网络转载,不确定真实性,如有版权问题联系客服QQ:50173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