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闻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际新闻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部委信息 政坛人物
时事观察 政策解读
法治生活 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国际新闻 >

贵州某地蔬菜合作社遭遇强拆风波 农民十年心血毁于一旦

时间: 2025年3月25日 作者:314127396 来源:网络整理

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某镇,农民王治友、李小海和他们带领的遵义市世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历了令人痛心的遭遇。十年来,他们通过合法程序流转土地,投入大量资金和心血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却在短短几个月内遭遇镇政府多次强制拆除,导致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尽管法院已判决镇政府赔偿近400万元,但他们的损失远不止于此——合作社的生计、农民的梦想,以及对农业发展的信心,都在这一系列事件中遭受重创。如今,他们仍在为讨回公道而奔走,而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农民权益保护和基层行政规范的深刻反思。

1. 十年耕耘:从荒地到丰收的希望

2012年,王治友、李小海等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成立了遵义市世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世农合作社")。他们通过合法程序,从遵义市汇川区某镇观坝居委会流转了478.27亩土地,开始了规模化蔬菜种植的创业之路。

这片土地最初是一片贫瘠的荒地,王治友、李小海和社员们投入了全部积蓄,修建大棚、铺设灌溉设施、改良土壤。法定代表人李小海回忆道:"那时候我们吃住都在地里,就想着一定要把这片荒地变成良田。"经过几年的努力,这片荒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菜园,种植的南瓜、花菜、芋头等蔬菜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远销省外。

他们通过合法程序,从遵义市汇川区某镇观坝居委会流转了478.27亩土地,开始了规模化蔬菜种植的创业之路。

王治友曾自豪地说:“我们不仅种出了好菜,还种出了希望。”然而,这份希望却在2019年戛然而止。

2. 突如其来的打击:镇政府要求两周内搬离

2019年,当地坝区被列为省级农业示范项目。这本该是合作社发展的新机遇,却成了王治友噩梦的开始。同年10月,镇政府突然下发通知,要求合作社在两周内搬离已种植的土地。

接到通知的那一刻,王治友、李小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时,土地上的南瓜刚刚挂果,花菜、青菜等作物还在生长期,大棚里培育的幼苗更是需要精心照料。两周的时间,根本不足以完成作物的收割和设施的迁移。

王治友、李小海和社员们多次向镇政府反映实际情况,请求延长搬迁时间,并给予合理的补偿。他们甚至提出,愿意配合政府的规划,待作物成熟后再逐步搬离。然而,这些合理的诉求均被拒绝。镇政府的回复冰冷而坚决:“必须按时搬离,否则后果自负。”

3. 强拆与毁坏:农民的血汗化为乌有

更让王治友痛心的是,镇政府并未给他们留下任何缓冲的余地。从2019年10月开始,一系列强制拆除行动接踵而至,合作社的财产和作物在短短几个月内被毁于一旦。

(1)南瓜地被毁,6万元心血付诸东流

2019年10月的一天,王治友接到社员的紧急电话:“镇政府的人来了,正在砍我们的南瓜!”他匆忙赶到现场,看到的是一片狼藉——10亩南瓜地被刀砍脚踩,即将成熟的南瓜被肆意破坏,藤蔓和果实散落一地。王治友蹲在地上,捧起被踩烂的南瓜,双手颤抖。这些南瓜是他们精心培育的成果,原本再过几周就能上市,如今却成了一堆废料。

他试图阻拦,但对方态度强硬:“这是上级的命令,你们必须配合。”王治友无奈之下向当地派出所报案,但警方并未采取任何行动。

(2)大棚被拆,80万元设施毁于一旦

在“打靶归来”的乐曲声中,挖掘机的铁臂挥向一座座蔬菜大棚。28座大棚在短短几小时内被夷为平地,棚内尚未收获的蔬菜被掩埋在废墟之下。

王治友、李小海和社员们站在一旁,眼睁睁看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名年过六旬的老社员忍不住落泪:“这些大棚是我们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啊!”

(3)菜地遭碾压,社员被拘留

2020年1月2日,更令人愤慨的一幕发生了。在镇政府人员的默许下,第三方人员驾驶拖拉机驶入合作社的菜地,肆意碾压尚未收割的蔬菜。

王治友赶到现场时,看到的是被拖拉机碾平的3亩菜地,青菜、白菜等作物全部被毁,直接损失达1.8万元。

(4)最后一击

2020年1月31日,正值数九寒天,镇政府人员再次出动,用挖掘机将合作社临时搭建的看管用房砸毁。2月6日,趁着疫情期间无人值守,他们又对剩余的农田设施和作物进行了彻底破坏。已收获的南瓜、化肥、农机具等被掩埋,损失难以估量。

王治友回忆道:“那段时间,我几乎每晚都睡不着觉,一闭上眼睛就是被毁的菜地和大棚。十年的努力,就这么没了。”

4. 漫长的维权路:法院判决赔偿,但伤痛难平

面对镇政府的强制行为,王治友和合作社选择了法律途径维权。

被毁的作物、拆掉的大棚、散伙的社员,以及他对农业发展的信心,都在这场风波中支离破碎。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涉事镇干部韩某某、吴某某未被追责,反而在事后职务有所调整。

2025年初,王治友、李小海再次向当地纪委提交举报材料,但被告知“已处理完毕,不再受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向上级部门继续反映,希望讨回一个公道。

5. 社会反思:农民权益保护任重道远

王治友、李小海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推进,类似土地纠纷和强制拆除事件时有发生。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往往在行政权力面前显得无力反抗。

法律专家指出,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尊重农民的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任何以“发展”为名的强制行为,不仅违背法治精神,更会伤害农民对政府和农业的信心。

公众也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基层行政行为的监督,完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6.行政违法的深层问题:权力滥用与监管缺失

在这起事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涉事镇政府行为暴露出的行政违法问题。根据我国《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循法定程序,而涉事镇政府在未出具任何合法手续、未给予合理补偿的情况下,多次组织强制拆除行为,已涉嫌程序违法。更令人质疑的是,在合作社成员依法维权后,相关责任人不仅未被追责,反而出现职务调整的情况,这种"带病提拔"的现象暴露出基层监督机制的失灵。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已涉嫌构成犯罪。本案中镇政府的行为直接导致国家承担近400万元赔偿,完全符合立案标准。然而,当王治友、李小海向当地纪委反映时,却得到"已处理完毕"的敷衍回复,这种"官官相护"的处理方式,不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更让受害者维权无门。

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学教授表示:"此案反映出的不仅是简单的行政违法,更是一个权力运行失范的典型案例。从强制拆除到事后包庇,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责任逃避链条,这种系统性失职比个案违法更值得警惕。"

结语:农民的尊严不容践踏

王治友、李小海的故事,是一个普通农民与命运抗争的缩影。他们的遭遇让我们痛心,更让我们深思——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如何让行政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农民是土地的守护者,也是粮食安全的基石。他们的尊严和心血,不容任何人践踏。我们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此案,彻查涉事人员责任,还王治友、李小海一个公道。同时,也希望此类事件能引发更深层次的制度反思,让每一位农民都能在公平、法治的环境中,安心耕耘,收获希望。

(本文涉及单位及个人已做化名处理,事实依据来自公开法律文书及采访资料。)

来源:https://www.sohu.com/a/875541577_122171724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9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新闻网中心 企业信息
信息来自网络转载,不确定真实性,如有版权问题联系客服QQ:501734467